找到相关内容14999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陀功德

      《现观庄严论》中宣说二十七种佛事,《宝性论》中以帝释影像等九种比喻描述佛陀事业之相。本论从世尊任运不断饶益众生之角度,宣说佛陀功德。   论云:功德者,谓身语意,由其任运无间二相,而正饶益一切有情。   功德,即佛陀身语意,由任运与相续不断此二相,饶益一切有情。   诸佛事之相,即任运与相续不断。   其任运之相,如《宝性论》所说:“寂灭勤作是所立,无分别智是能立...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佛|功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1/18000734641.html
  • 与轮回

    种种情形,无一没有来由,无一不是种种因缘之果报。就如同一粒朽坏的芒果种子长不成一棵结满硕大甜蜜果实的芒果树一样,前世的恶行歹意,或说前世的,就是后世命运艰蹇的种子、根由。必须认识到:一个人命运的好坏...。它只能由自身而生起,由以种子的形式而生发。除了因缘种子外,还需要有其他的条件。如芒果树,除了主因——种子外,还需要有土、水、光、热等条件,它才得以破土发芽和生长。同样的道理,一个生命的生成,连同它...

    赵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1339515.html
  • 早期佛教关于

      早期佛教关于   作者谭尼撒罗尊者   文中过去,现在,将来,也可以译成前世,现世和来世   有些词是不可译的,karma()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基本含义很简单――行动 (action)...牌,而是在于随时可以改变的这手牌。我们怎样打出手上这副牌,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假如你在受苦,你就要努力不再继续那个缺乏技巧的思维习惯,它使你那个特定苦的反馈循环转动不息。假如你看见其他人在受苦,而...

    谭尼撒罗尊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2384583.html
  • 因缘与三

    因缘与三   后学 惭愧比丘 释昌盛   所谓三:本是缘生缘灭,无需解脱.但我等愚人无智,是故佛陀开方便之门,以文字般若教诫后学.如是大慈悲心,让后学十分惭愧.虽然愚人无智,文才有限,...的主宰者,因为人类有身口意三,六根六尘,有八识心王,有分辨是非能力,又有弱不禁风的身体.这些都是了脱生死的资粮,也是轮转六道的动力.身体是觉受的器官,有触觉所生,如:打在身上痛,冬天觉得冷,夏天觉得...

    释昌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1159094.html
  •  力

     力   录自《圣道修行》  坦尼沙罗比丘 原著  郑振煌 中译  英文保留karma这个梵文字而不翻译出来。它的本意其实很简单——行动。但是,由于佛法对行为的重视,梵文字karma包含了许多...,我们生为何等人并非由过去的业力那只手所决定,因为那只手可以随时改变。我们如何面对过去的业力,才是决定人生的要素。如果你在受苦,就要试著停止恶的习气,因为它们会让特定恶的果报显现。如果你看见其他人在...

    坦尼沙罗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3250221.html
  • 心理学与

    心理学与  哈罗德·G·料沃德著  王 雷 泉 译  现代西方心理学不承认瑜伽是一种确定的心理学形式,至今瑜伽仍被当作东方玄学和神秘主义的又一种样式而遭搁置。不过,在瑜伽和现代心理学之间也许存在着一个顿具希望的接触点,也就是说,现代的记忆心理学与瑜伽的概念显然有着相似之处。如把巴檀阇黎《瑜伽经》中的概念同当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的观点作一北较,那就非常清楚了。不管是古代的巴檀阇黎...

    哈罗德·G·料沃德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0169132.html
  • 我之妄语

    http://www.fjdh.cn/Item/88303.aspx
  • 索达吉堪布利生事撷英

    http://www.fjdh.cn/Item/95135.aspx
  • 问:定和不定是什么?

    业受不受报,有两种情况,即定和不定。有一种是固定的,将来一定要受报的,称为定。还有一种是否要受报,或者报轻报重都不一定,那是不定。判断定和不定,可以通过两种情况:一是看你造业的行为是不是故意的,如果是故意的,这就属于定。反之,无意造的业力,譬如无意踩了一个虫,无意伤害了别人,虽然也造下了,但这种业力是不定。将来可能受报,也可能不受报,可能报得重,也可能报得轻。 还有...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02677943.html
  • 与命运之区别

    作者:卓千彭诺仁波切译者:萧顺涵节选自《顿悟——在刹那中觉醒》第三个提醒是因果或。在字面的意义上,业指的是“行动力”;在本书之中,它主要是指“精神上的行动”。不管我们可能参与哪一种形而下的行动,在每个行动之前,都有一个相关联的精神行动。一般来说,我们必须辨别“”和“命运”的不同。佛教的业观并不主张事件的结果全由我们的决定,我们的行为源自于过往。如果说,每个人全都受到自己过去的影响,那么...

    卓千彭诺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445322.html